金融女是一个独特的群体。
在我国,据统计有超过800万金融从业人员,其中女性占比约为47%。
金融行业的三高:高求职门槛、高工作强度、和高压职场环境,对女性并不友好,却丝毫没能阻挡一个女生想成为金融女的决心、和坚持到底的勇气。
但俗话说的好,做人难,做女人难,做金融圈的女人更是难上加难。
首先,她们需要面对的,就是来自“别人”的谜之幻想。
这么说吧,如果你现在发一条朋友圈,问大家对金融圈女生的印象,我猜评论一定会爆掉。
但这其中,有多少是刻板印象?又有多少是道听途说?
今天,我就想和你聊一聊。
不为什么,我只是十分想让你知道:在金融圈工作的女生,究竟有多了不起。
1年龄
普通人眼中,金融圈工作的女性年龄分布:30岁前90%,30岁后10%
实际上,金融圈工作的女性年龄分布:
年轻是金融圈女生的资本? NoNoNo,经验才是
2学历
普通人眼中,金融圈工作的女性学历:研究生50%、清北复交25%、25%清北复交研究生
实际上,金融圈工作的女性学历:
谁说搞金融学历是门槛?能力才是金融女勇闯天涯的利器
3工作职能
普通人眼中,金融圈工作的女性都在做这些
实际上,还有很多金融女的工作是
在秃头程度和失眠程度上,金融女的工作和圈子里的男人没差异
4工作时间
普通人眼中,金融女的工作时间是:9:00--17:00
实际上,金融女的工作时间是:7:00-------?
宇宙的尽头是金融圈,金融圈的尽头是加班
5上班时间分配
普通人眼中,金融女的上班时间花在哪?
陪客户聊天33%,陪客户吃饭33%,陪客户喝酒34%
实际上,金融女的上班时间花在哪?
思考这个月业绩怎么完成80%,完成业绩20%
6下班时间分配
普通人眼中,金融女的下班时间全花在:约会+看电影+吃大餐+健身+逛街
实际上,金融女的下班时间全花在:复习考证+带娃+下不了班
哎,想想下班后的劳动强度,还真不如不下班
7标签
普通人眼中,金融女的典型标签是:美女
实际上,金融女的真实构成:美女+才华、美女+学霸、美女+高情商、美女+实干家
当然,普通人眼中,金融女还有另一个标签:有钱
在这一点上,你们没想错,实际上的金融女,就是有钱
8个人标配
普通人眼中,金融女的个人标配是:Chanel套装、Tiffany珠宝、jimmy choo战靴、LV包包
实际上,金融女的个人标配是:证券/基金从业资格证书、CFA证书、FRM证书、CPA证书
有句话怎么说来着,学识才是女人最好的奢侈品
9聊天话题
普通人眼中,金融女最爱聊的话题是:美妆护肤、育儿难题、恋爱烦恼、减肥塑形
实际上,金融女最爱聊的话题是:宏观经济、股指期货、监管政策、理财投资
反正核心一个思路就是:搞钱
10工资用途
普通人眼中,金融女收到工资后会:买包包、买衣服、吃大餐、买化妆品
实际上,金融女收到工资后会:买基金、买房、买理财、买股票
不懂资产配置的金融女生,不是好的理财专家
11另一半
普通人眼中,金融女要求高找的另一半一定是:大佬、富豪、二代
实际上,金融女找的另一半是:金融同行25%、潜力股25%、不找对象50%
钱我可以自己挣,包我可以自己买,我想要的是爱情
12整体印象
普通人眼中,对金融女的印象一般是:女神|高冷|强势
实际上,金融女在生活中可都是:逗比女神经、文艺女青年、迷糊小可爱、清新小萝莉
对了,她们还是:瑜伽达人、Vlogger、宠物领养人、烘焙高手、Coser、极限运动爱好者
知道生活里的柴米油盐,也懂故事里的风花雪月,她们脚踏实地,也憧憬星辰大海
13总体上说
普通人总以为,自己对金融女的了解程度是:99%
实际上,他们对金融女的了解程度只有:1%
因为,每一个金融女生都远比大家幻想的,更上进,更独立 更立体,也更精彩
这就是在中国,400万真实的金融女生。
说了这么多,但其实我知道,她们并不在意自己如何存在于别人的幻想里。
她们更在意的是,自己是否在做自己,自己能否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她们也并不需要“女神”、“女王”这些名头的点缀,和特定节日里的花式夸奖。
她们就是独立,睿智,勇敢的职业女性。